睡觉汗湿衣是盗汗,白天无故大汗是自汗,这都是身体失衡的信号。中医讲汗为“心之液”,出太多既伤津又损阳。根子常在气阴两虚、体表不固、营卫不和——气虚守不住腠理,阴虚生虚火内扰,营卫失调汗就失控外泄。
元代名医朱丹溪的《丹溪心法》记载了一个好方子,叫“牡蛎散”,就三味药:黄芪、牡蛎、浮小麦。别看药少,它抓住了止汗的关键——固、敛、养,效果历经数百年验证,非常可靠。
黄芪:固表的“守门将”黄芪味甘性温,最善补肺脾之气。它能充实卫气,紧固毛孔,像给身体加道门,挡住津液外泄,是止汗的根本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牡蛎:敛汗的“封藏手”牡蛎咸涩微寒,质地下沉。它能收敛体内上浮的虚火,更能强力收涩止汗,把开泄的汗孔“关上”。
浮小麦:养心的“除烦草”浮小麦是干瘪能浮水的小麦,味甘性凉。它能滋养心阴,清除烦热。心阴不足、虚热扰心是盗汗关键,浮小麦正好养心除烦止汗。
来看一个例子:45岁的李女士,被自汗、盗汗困扰了两年多。一动或入睡就大汗湿衣,夜甚需换衣。人总是没精神,浑身没力气,心慌气短,手脚心烫,口干失眠。我看她的脸色发黄,没精打采;舌头颜色偏红,舌苔又少又薄;脉搏摸起来细弱,跳得偏快。这情况属气阴两虚,体表不固,虚热内扰。
治疗思路是:补气养阴,稳固体表止汗,同时清掉虚热。用牡蛎散加味:生黄芪、煅牡蛎(先煎)、浮小麦。因为她心慌、睡不好特别明显,又加了五味子收敛心气、安定心神,麦冬滋养心阴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吃了7副后:李女士高兴地说,白天出汗少多了,晚上盗汗也减轻了一半,心慌口干好一点,睡觉安稳了些。
调方再吃14副:晚上盗汗基本没了,只有特别累或紧张时白天会出点小汗,身上有劲了,精神好转,手脚心发热和睡眠都明显改善。
最后巩固了半个月(主要用黄芪、牡蛎、浮小麦这三味调理):所有不舒服都消失了,脸色红润起来,精力也恢复了。3个月后随访,诉出汗的问题没再犯。
治汗如补漏——体表不固靠黄芪加固,虚热汗泄赖牡蛎封藏,心阴亏损用浮小麦滋养。这三味药简效宏,深合“固、敛、养”之妙。但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,治法也得因人而异。得找大夫好好看看,对症下药,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!
#止汗##冒虚汗、盗汗怎么办?##虚汗##汗多#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十大排名,手机股票配资网,配资著名股票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